你的位置:星欧注册 > 最新动态 >
《易经》与百家争鸣的关系?中华文化绕不开的经典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5:20    点击次数:191

引文

众所周知,当代是中华民族科技最发达的时期,而百家争鸣时期则是中华民族在思想领域最为高光的时期。

百家争鸣发生于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,百家一般指儒家、道家、墨家、法家、名家、兵家、纵横家等学术流派,据《汉书·艺文志》记载,有名的共有189家,4324篇著作;后来约有10家发展成了学派。

然而,经过时代的洗礼,很多学派渐渐湮没在历史中,剩下的几家则成为了社会主流文化中的一部分。儒家被统治阶层扭曲并利用,道家平时避世修行但在战时却有所作为,法家被统治阶层所信奉,墨家则演变出游侠文化。

轰轰烈烈的百家争鸣虽然早已远去,但百家思想的源头却仍旧在熠熠发光。

作为中华民族一切思想文化的源头,《易经》才是全体国人最应该关注及传承的文化遗产!

儒家

在《易经》的阴阳文化中,儒家代表了积极进取、入世济世的《易经》“阳”文化,代表了《易经》文化传承中的一大主流。

孔孟时期,孔子和孟子虽然没有长期任官的经历,但他们一生都致力于传播儒家思想,但凡有机会就想要帮助诸侯们建立利国利民的和谐社会。

后世的读书人也大多都信奉儒家,他们积极地参与社会管理与建设,并对规则和礼制的建设极度热衷,这也就难免会出现少数由过分进取转化至贪婪的腐蠹之人,产生“亢龙有悔”的反效果。

整体来说,儒家文化对中华族群的发展和持续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道家

在《易经》的阴阳文化中,道家代表了避世自修、以退为进的《易经》“阴”文化,代表了《易经》文化传承中的另一大主流。

和孔孟的积极入世不同,老庄都更加执着于自我修行。老子长时间负责管理图书典藏,是与书为伍之人;庄子更是连楚王的加官邀约都置之不理,宁愿“曳尾涂中”,游戏人间。

道家文化虽然一直游离在社会主流文化之外,但也正因为道家信徒往往不执着于物质,不牵绊于红尘,反而为中华文化保留了很多资料,代表了中华文化中潜藏的另一面。

阴极则生阳,静极则思动,平时在山中静修的道士却能够在乱世时挺身而出,这也是道家文化难能可贵的一面。

法家

在中华文化史上,儒家构建了社会的道德规则,而法家构建了法律规则,道德规则常常是柔性的,而法律规则常常是刚性的。

《易经》的经文构架在六十四卦上,而每一卦都是一个独立的六爻卦。画卦时,从下至上的每一爻都代表了一个不同的“位”与“时”,而这就是《易经》规则的一部分。

《易经》本身更是一整套庞杂的规则,其中有硬性规则,也有柔性规则,而法家代表的正是不容抗拒的硬性规则。

自从汉武帝“独尊儒术”以来,历代王朝实行的都是“阳儒阴法”这一套,外在的皮是较为温和的儒家规则,内在的本质却是毫不妥协甚至冷血无情的法家规则。

法家虽然倾向于严刑峻法,但在道德已经无法约束人性的时代,法家还是很好用的,甚至可以成为时代的拯救者,比如古代治理贪腐,直接抄家、灭门或流放的手段就非常高效,非常值得借鉴!

总结

作为中华文化的母体,百家文化的源头,基本上所有的主流文化理论都能在《易经》中找到最初的影子。

优秀的文化总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演进,很多古籍中都难免有不符合时代的论调,唯有《易经》能够紧跟时代,甚至不受时代的限制,可以说,《易经》是一本值得有心人学习的天书!



栏目分类
相关资讯